10月11日至13日,为期三天的教育部-Google产学研协同育人教学研讨会在我院举行,来自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山东科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沈阳师范大学等40所高校的近50位教师参会。
本次教学研讨会的主题是“TF+开源技术与高性能计算”,围绕计算机、软件工程等专业在新的计算模式和背景下的知识演进和异构计算需求,从开源计算框架和高效代码设计等角度切入,进行一系列的理论与实践探讨。
三天的研讨会议程涵盖数理前沿与技术前沿的主题报告板块,TF+开源计算框架的编程特性和实验设计板块,高性能计算系列平台开发板块与专业建设和在线教学模式研讨等四个板块,共计13位嘉宾做了专题报告,并有6名助教协助参会教师完成实验体验。
11日上午9点,我院李曦院长作欢迎致辞,简要介绍了我校和我院情况,近年来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科研方向,拉开会议序幕。
然后,由计算机学院的徐林莉老师作了数理前沿报告,围绕图像处理和自然语言交叉方向的计算模型进行了方法梳理,自己团队近年来的工作,并受到与会老师们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原本1个小时的报告持续了将近2个小时才结束。计算机学院的吉建民老师从科大“可佳”机器人说起,讲述了作为一个综合应用实践平台,智能服务机器人中的各类科学问题和技术实现,并分析了其迁移到智能驾驶过程中的挑战和前沿,与会教师们就定位、人机交互、通讯和安全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Google中国教育项目部高级技术经理万泽春和工程师同时也是我校00系校友赵衍为大家分别讲述了Google目前在研的前沿技术内容,TF开发框架新变化及典型应用。
12日的TF+开源计算框架板块,我院教师赵振刚,武汉大学教师杨剑锋,我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专业主任余艳玮老师分别作了《TF开源框架基础与进阶》、《TF模型高性能优化研究与实践》和《TF+从开发到部署》的报告,各个报告顺序相接,并配套实验体验,系统阐述了从计算问题设置,开源计算框架编程到应用产品部署的完整流程。
来自工业界的徐武民老师带来了《TF图形插件及在3D视觉研究中的应用》报告,介绍了目前热门的3D视觉变换和目标识别的交叉研究案例,李灵坡老师带来了《基于TF+的时间序列建模及海量数据实践》报告,结合自身从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到目前量化金融跨界的经历,分享了目前工作中的典型问题,时间序列建模方法和TF+系列开源框架的典型应用。
13日上午的高性能计算实验环节,中国科大苏研院智能计算中心客座教师杨峰博士为大家带来了《TF+计算及其在异构平台中的研究与实现》报告,我院11级毕业生徐友庆作了《高性能与边缘计算中的 TF+课程设计与实践》报告,阐述了与我院联合实验课程设计和平台研究的工作,理论联系实践,并现场提供了各类实验交互操作和体验。
13日下午的圆桌式教学研讨环节,我院孟宁老师分享了国家精品在线课程建设经验,武汉大学杨剑锋老师分享了其课程建设和学术实践案例,与会教师们纷纷发言,畅谈了目前研究和教学中的问题,思考和积极尝试,在热烈而轻松的交流中,本次教学研讨会圆满结束。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精神,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组织有关企业支持高校共同开展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并在每年度进行专项课题支持,教学研讨会属于专项资助的一类项目。在前期课程建设试点的基础上,结合当前软件工程教学挑战与新思路,我院于今年上半年开展项目申报并获得教育部和Google中国教育项目部的联合支持。
本次教学研讨会既是一个我院多门课程建设的成果展示窗口,也是一个与兄弟院校交流的途径,通过互通有无,交流经验,为后续的研究和教学提供了有效借鉴。会议全程有我院教师赵振刚主持,19级软件系统设计专业研究生张文宇、尤国良、李亦晓和陈志蔓同学作为助教完成会议筹备、实验环境搭建和现场技术支持的各项事宜,会议的顺利召开得益于院领导、学院办公室、教学部等单位的通力合作,以及Google中国教育项目部的全程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