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时代脉搏,紧跟新基建趋势

19级大数据1班召开5月份党支部组织生活会

发布时间:2020-06-12浏览次数:153

525日,软件学院19级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一班党支部在线召开党支部学习交流分享会,参加人员包括支部全体党员、发展对象、入党积极分子。会议要求全体党员以及入党积极分子自主观看学习强国上的新基建十大趋势和新一代人工智能引领下的智能产品与装备,提前了解新基建的趋势,把握时代脉搏,并在学习之后写下学习记录和心得体会等。会议由吴贤哲同志主持,王乾同志记录,下面是部分学习心得。

黄志鸿:智能产品与装备需要智能化设计制造人才。这些人才都不是单一学科能培养出来的。过去教育体系基本上是培养单一学科人才的知识体系,教学科研的步伐没有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现在企业需要的是复合型的知识人才。培养多学科跨领域的知识人才,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是急需解决的问题。这告诉我们,要在学好基础学科的同时,也要关注技术发展趋势,拓展个人知识面,将自己所学应用到更广阔的层面。

连子锐:中国智能制造正处于加速发展的关键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非常突出,必须要按照前瞻性、阶段性、实用性、开放性相结合的原则,抓紧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智能制造技术发展战略,以指导和推动我国制造业科学地实现智能升级,加快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智能制造技术战略。所以,实现愿景功能需要攻克关键共性技术和对自动化、计算机和通信、数据科学挑战的科学问题的挑战。

林智勇:不同于老基建,新基建的重点不在数量,而在质量;不在规模,而在效益;不在速度,而在效率。传统基建的最大特点就是规模大数量多、速度快,往往在较短时间内就能产生比较明显的效果。新基建显然不能走这样的老路,新基建一定要突出“新”字,可以规模不大,但质量一定要好,产生的效率要高,切不可为新基建而新基建;否则,不仅达不到发展新基建的目的,反而会给经济带来不利影响。譬如人工智能,一定要结合企业实际去推广,而非不管是否符合条件都用人工智能。

吕淑嘉:作为在校研究生,尤其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研究生,我们更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科学技术能力,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也要时刻关注最新的科技进展。当代的大学生、科研工作者只有积极进取,潜心研究,才能逐渐突破西方国家对我国科技的打压和限制;只有将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应对接下来的风险挑战。

吴贤哲:我们作为后发大国,科技实力对我们而言至关重要。占据科技制高点是我们实现弯道超车的必要条件,也是增强我国综合实力的必由之路。美国身为世界第一强国,拥有科技霸权,军事霸权,金融霸权和国际话语权,但追本溯源,后三者均是建立在科技霸权的基础之上。如今华为在5G方面占据了科技制高点,美国便绞尽脑汁要将其绞杀,一来可见华为的技术之先进,二来可见追求先进科技的极端重要性。要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必须要有第二个、第三个乃至更多“华为”在各个领域做起来,强起来,如此才能实现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

杨柳:新基建的内涵及其实质应该是当下全社会最为关注的经济形态。从各种专家发言及舆论媒体发声出来的观点,新基建全称应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投资领域包括5G网络、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轨道交通等。新基建与传统大基建既有一定联系,又有本质上的区别。传统基建绝大部分侧重实物型的有型投资建设,是比较狭窄的一种基建形式,比如城市改造美化亮华及住房修建等等,而新基建则被赋予了更高级的、更深层的内容,既包括有形的实物基建投资,更包括无形的基建投资,且绝大部分倾向于数字智能化方面的建设。

崔勇虎:最为一名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专业的学生,我们有理由同时也需要提高自己的能力,结合新基建与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将自己投入到本次历史发展洪流之中,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另外由于最近的华为危机,我们更要加强基础学科的建设。基础学科的发展才是技术发展与科技创新立身之本,不断突破这些卡脖子技术,国家才能以更好的姿态立身于世界民族之林。

通过此次学习,大家认识到,只有努力学习,才能将自己的美丽青春投入到国家建设的舞台,绽放自己的精彩。